故事

您的位置:首页»故事»正文

新闻网常年开展新闻故事写作大赛
来源:   作者:  编辑:  审核:  日期:2013-01-01  访问:

新闻故事写作大赛启事


新闻故事是通过讲故事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因其注重情节和细节,讲究生动性和趣味性,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读者喜爱,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为改革新闻报道形式,反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记录新时代西南石大人的精神风貌,新闻网决定常年开展新闻故事写作大赛,具体规则如下:

一、作品要求

1.必须是最近发生的真人真事,不容虚构、夸大和合理想象,内容要确保真实性;

2.故事必须有西南石大元素,如发生在校园内的故事,发生在西南石大人(师生员工、校友)身上的故事等。

3.有开头、过程、结尾,注重情节和细节的描绘,讲究生动性,富有吸引力;

4.在满足第3点的基础上,力求设置悬念和矛盾冲突,写得跌宕起伏,富有趣味性;

5.主题明确,以小见大,通过故事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和价值观念,富有感染力;

6.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四五字、七八百字均可,如故事环节较多,可突破一千字。

二、投稿方法

通过学校主页“服务门户”入口投稿,投稿后须经作者所在单位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等领导审核。

三、奖项设置

本大赛拟设季度奖、年度奖。

1.季度奖

一等奖,每件作品奖金300元;

二等奖,每件作品奖金200元;

三等奖,每件作品奖金100元;

2.年度奖

一等奖,每件作品奖金500元;

二等奖,每件作品奖金300元;

三等奖,每件作品奖金200元;

年度奖在季度奖一、二等奖获奖作品中评选产生,每件作品都有两次获奖机会。获奖作品除奖金外,还将颁发证书。

各等级评奖数量根据来稿数量按比例设定。

四、评选办法

由新闻中心组织评委进行评选,季度末评选季度奖,年底评选年度奖。


新闻故事写作攻略

一、什么是故事?

故事是用语言文字艺术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叙事类文体。辞海的解释是:一种文学体裁,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适用于口头讲述,通俗易懂。

二、什么是新闻故事?

新闻故事是将新闻事实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现给受众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具有事件的起因、中间变动环节和结果,是通讯的一种,但比通讯短小,内容单一,有情节,也有人称为新闻小故事。其特点是:

1.真实。故事允许虚构,注重文学性。新闻故事属于新闻范畴,必须是真人真事,对环境、过程、细节的描述都必须真实、准确。

2.新鲜。以新近发生的事实为写作题材,对时效的要求虽不如消息严格,但仍需注意新鲜感,尽早报道。

3.短小。通常反映一个人一件事或一群人一件事,表现生活中一个完整的片断,时间跨度不长,内容单一,篇幅短小。

4.生动。注重事件过程描述,在情节和细节上下功夫,故事不仅有头有尾,还力求设置悬念,构思巧妙、有冲突、有起伏则更佳。

三、怎样采访新闻故事?

新闻故事讲求真实性、新鲜感,不能虚构,因此采访至关重要,不采访就不能获得写作素材,不仅没有亲身经历的作者要采访,即使亲身经历的作者,也要通过采访才能获得更多的细节。采访中应当了解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1.故事情节,包括何事、何人、何时、何地、原因、经过、结果,也就是故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2.故事细节,如人物的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等,事件的发展、周折、转折、意外等;

3.故事环境、背景,环境包含了时间、地点,但还不够,必要时还应了解周围的情况、自然环境、故事背景等;

并不是每个故事都必须把采访到的素材写进去,但采访中应当尽量多地了解情况,以防写作时材料不够。

四、怎样撰写新闻故事?

新闻故事是记叙性文体,因此写作并不难,按照记叙文的写法,原原本本地把故事交待清楚即可。记叙文是人人都会写的,会写记叙文,就会写新闻故事,记叙文的一切表现手法都可以用到新闻故事的写作中来。如果要把故事写得更好一些,除了深入采访之外,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主题明确。故事要有意义,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把主题隐藏在故事中,而不是直接说出来,用故事本身去感染、启发读者;

2.交待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一定要交待清楚,关键细节不能漏掉;

3.设置悬念。有些故事不要急着交待原因、结果,在紧要处留一手,到后文揭开谜底,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加故事的戏剧性、趣味性;

4.要有冲突。生活中矛盾冲突无处不在,如观念冲突、思想冲突、性格冲突、感情冲突、利益冲突、时间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等等,只是平常表现得不那么激烈,很容易被忽略。写作中,只有抓住这些司空见惯的矛盾冲突及其解决过程,故事才有吸引力、感染力。

5.紧扣主题、主线。因篇幅较短,行文必须紧扣主题、主线,不宜过多抒情、议论,什么地方写环境,什么地方写衣着,什么地方写人物的语言等等,都要服从主题、主线的需要,这样故事才紧凑。

五、什么事能写成新闻故事?

已经发生事都是故事,但未必都能写成新闻故事。那些使人感动、感慨,给人鼓舞、温暖,给人启示、警示,那些闪烁着人性光辉,凝聚师生情、同窗情,那些承载着西南石大人“两为”精神,反映西南石大人在国家建设中的贡献,那些传递着青春正能量的故事,都是新闻故事的好题材。在西南石大,这样的故事真的是太多了,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然而却很少被报道。现在我们需要转变一下“开会就是新闻”的观念,少写会议报道,多写新闻故事。

《石大记忆》为什么受欢迎,就是因为里面有很多好故事。这些故事记录了西南石大60年来的历史足迹、艰辛与荣光,承载着西南石大人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两为”精神跃然纸上。今天你写的新闻故事,将来或可成为校史的一部分。

六、新闻故事需要配照片吗?

配照片更好,可以相得益彰,但不是非要不可。对照片的要求是,照片本身就有故事,有内涵,有视觉冲击力。单幅、多幅均可,如是多幅,则画面之间要有连续性,能够叙事,能产生蒙太奇效果。

有些故事是事后采访,错过了拍摄时机,怎么办?有两个办法补救:(1)拍事发现场,可以只拍摄现场,也可以拍当事人、知情者在现场讲述事发经过;(2)摆拍,还原故事情景。摆拍须注明“故事情景还原”,以避虚假之嫌。

我们相信,高手在民间,期待老师们同学们踊跃投稿。


新闻故事案例点评

图书馆人品格高 千元红包还读者

图书馆每天上午10:30之后,下午4:30之后,都会把读者归还的图书重新上架。

3月5日下午5点左右,流通部何琴老师在上架时,看到有一本书是崭新的,书名叫《通往维根码头之路》,决定先把其他书上完,最后留下这本翻翻,因为她喜欢读书特别是新书。

当她翻到最后一页,发现书里夹有巴掌大的红色书签,书签上有“开门见喜”四个字。“没想到这本外国图书却设计了一个富有中国特色书签,感到很有趣。”何琴说,她拿起一看,原来这“书签”是个红包,里面装了10张100元钞票,而且是连号。“我想读者一定很着急,马上将红包交给流通部主任陈海泉。”

随后,流通部通过借还记录分析可能会是哪位读者,并通过学生QQ群找到了失主。

失主是土建院徐同学,酷爱阅读,尤爱文学。她说:“我2018年就借了100本书。寒假前,我去图书馆借了《通往维根码头之路》带回家看。过年的时候,父亲给了我一个红包,当时我正在看书,就随手夹在书的最后一页。开学第一天就把书还了。”

徐同学压根就把红包忘得一干二净。她说:“接到图书馆的通知时都不知道是啥事,去了才知道是领红包。这是父母给我的压岁钱,也是我近期的生活费。太感谢图书馆老师了。”(图书馆供稿)

点评:拾金不昧的故事偶有所闻,这个故事也很普通。把事情交待清楚,是写新闻故事的起码要求,本文基本做到了。写作时,作者还注意到一些细节,如“先把其他书上完,最后留下这本翻翻”,这个细节很关键,没有这个细节,就没有这个故事。又如,10张连号的百元大钞,这个细节无关紧要,但也能透射出家长对儿女疼爱和期盼。还比如,失主2018年借了100本书,这个细节在本故事中也无关紧要,但能反映失主是个爱读书的人,所以予以保留。有一个细节却被作者忽略了:流通部是如何通过学生QQ群联系到失主的。因为这个细节能够反映图书馆的服务非常细致周到,漏掉了有点可惜。另外,这则故事也提醒同学们,做事要细心,不要马虎。

提示:(1)故事要有细节;(2)换个角度可能更精彩,即换到徐同学角度:千元红包不见了,那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呀,心里急呀。但不能这么写,因为她压根就把红包忘了,这样写就是造假。


翻山越岭为家访

2017年暑假,外语学院辅导员夏蕾开车前往四川古蔺山区,对2014级学生小胡进行家访。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山峦耸立,沟壑纵横。当时正值四川多雨季节,一连下了几天暴雨,极易引发泥石流。

尽管路上有危险,但夏蕾仍然决定驱车前往,因为也已也小胡约好,暑假要去他家,她不能食言。

学生担心老师能不能来,就在电话上问:“老师,我们这里连续下暴雨,您还能来吗?”“来!一定准时到。”

由于暴雨,飞石击碎了夏蕾所驾驶的车前挡风玻璃,就这样夏蕾开着裂缝玻璃的车继续前行,到了镇上又因进村路被暴雨冲断,夏蕾只好又冒着大雨在泥泞路上步行了1个多小时才赶到小胡家。

当全身是泥水、湿透了的夏蕾走到小胡家,小胡感动地哭了。小胡父母感叹:“把孩子交给夏老师,我们真的很放心。”(摘自通讯《走遍千山万水只为你》,有改动)

点评:通讯《走遍千山万水只为你》原稿2600多字,讲了很多故事,但大多不完整。“翻山越岭为家访”相对来说有一点点细节,因此提取出来研究研究。这个故事有几个地方没有交待清楚,如为什么要去这位同学家家访?老师与家长、学生之间谈了些啥?家访的结果如何?开车途中还遇到哪些危险?面对危险老师是怎么想的?这个材料非常好,如采访再深入一点,完全可以写成一篇感人的、单独成文的新闻故事。

提示:(1)这个故事写到环境、天气,这是表现主题的需要;(2)这个故事有冲突,即人物与环境的冲突,冲突能把人的思想、情感、精神等充分表现出来。(3)这个故事有悬念:学生担心老师能不能来。


西瓜兄弟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村里有姓李的弟兄两个,都靠种西瓜过日子。老大的瓜地在村东的大路旁边,老二的瓜地在村西南的大路旁边,两块地的西瓜都长得又大又甜。

西瓜成熟的时候,有一队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从村东大路上经过。他们看见老大地里的西瓜,立刻跑到地里,你摘一个,我摘一个,大吃起来。一亩多地的西瓜不一会儿就吃光了,只留下瓜皮和瓜子。

过不多久,人民解放军来了。他们走村西南的大路,从老二的瓜地边经过。老二听说有军队过来,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心想,“这回我的瓜也完了。”他拿了一把瓜刀,急急忙忙跑到瓜地里坐下来,自言自语地说:“我就在这儿看着,谁摘我的瓜,我就跟谁拼!”

解放军过来了。

“这西瓜长得多好哇!”“好西瓜,一个怕有二十多斤吧!”“这样大的西瓜真少有哇!”战士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赞赏着。

老二听他们夸奖西瓜长得好,心里更害怕了。可也奇怪,他们就这么说说,还是一步不停地往前走。老二向两头一望,前面看不见队伍的头,后面看不见队伍的尾。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原来是解放军啊!”他站起来,拿着刀,挑顶大的西瓜摘了几个,往路边一放,都切开了,露出鲜红的瓤。

老二向走过的战士们说:“吃西瓜吧,同志们!”可是没有人回答。

老二以为战士们没听见,把声音提得很高,说:“走路渴啊,吃一块吧!”

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吃。谢谢你,老乡!”

老二急了,大声嚷起来,“看你们解放军,瓜切开了,怎么不吃呀!”

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号兵走过来了,他向老二问:“老乡,你在这儿卖瓜吗?”

老二说:“我这瓜不要钱,随便吃吧!”说着,拿起西瓜就往小号兵手里送。

“不吃,不吃!”小号兵说着,一步不停地走过去了。

老二捧着瓜,呆呆地站着。战士们还是肩并肩地向南走,前面看不见队伍的头,后面看不见队伍的尾。

点评:这是新闻故事中的经典之作,新华社随军记者黎辛作于1947年,多次收入小学语文课本。这篇小故事总共700多字,写得有情节,有冲突,且情节围绕着矛盾展开,人物的思想,以及故事的意义,从中得到充分的揭示。

提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曾篡改《西瓜兄弟》,把“八路军”改成“中央军”,把“国民党反动军”改为“八路军”,而且用大字排版,加上插图,印成半张报纸那么大张的宣传品到处散发。故事的力量由此可见。


女生遇到陌生人

11月20日下午6点半,外语系女生张某到正因村一家餐馆吃饭。这时进来一个男青年。

这人主动和张某攀谈起来,随后又去要来两杯水,送给张某一杯,但她没喝。

张某见他戴个眼镜,西装革履,文质彬彬,经不住劝说,礼节性地喝了一口。

饭毕,小张径直走回学校,男青年尾随而至。

小张恰巧在校门口遇到男朋友,男青年见状消失在人群中。

一分钟后,小张晕倒在男友怀里。

点评:这个故事是2005年外语系某学生选修《新闻采访与写作》时的作业,因原稿遗失,作者已无可考,故事的真实性也难以证实。不过作为教学案例,有这么几点值得借鉴:(1)故事很完整;(2)情节紧凑,无枝无蔓;(3)有悬念;(4)具有警示作用。

提示:假如按消息的写法来写,这个故事会怎么样呢?可能是这样的:

女生被人劝服不明药物险些遇害

11月20日下午6点半,外语系女生张某到正因村用餐时,疑似被人下了迷魂药险些遇害。

张某在无聊地等待服务员送餐时,一西装革履的青年男子过来搭讪,并要来两杯水,送给张某一杯,张某经不住劝说,礼节性地喝了一口。饭毕,张某径直走回学校,恰巧在校门口遇到男朋友,尾随至此男子见状消失在人群中。一分钟后,张某晕倒在男友怀里。

这样写,就没有悬念了,因为标题和开头已经把结果交待了。


那一刻,这杯酒好沉重

12月25日是我21岁生日,也是我一生中难忘的一天。

那天晚自习时间,10名同学为我庆生到校外聚餐,点了几个菜,每人倒了一杯酒,边吃边划拳。因为正值晚自习,餐馆只有我们这一桌。

忽然进来两个人,他们只要了一盘菜却没吃。就在我感到奇怪时,其中一人走过来笑眯眯地问:“你们为啥这么高兴?我们可以加入吗?”从言谈举止判断他们应该是老师,我们都站起来鼓掌欢迎。

他们先做了自我介绍。原来一个是马校长,一个是学工部吴部长。我们一下子十分惊慌,局促不安,场面一下僵住了。

打破僵局的是马校长。他端起酒杯说:“我们先为这位同学的生日干杯,然后有几句心里话想跟大家说说。都坐下吧。”

入座后,马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为同学过生日,是友情的体现,无可厚非。但你们没有把握好度。大家都在上自习,而且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们在这里喝酒划拳,自己说对不对?这桌菜也要花父母不少钱,他们挣钱容易吗?你们想过父母的感受没有?”

他说了很多,句句戳到痛处,我们羞愧难当,低下了头,这场面不知如何是好。

马校长再次打破僵局。他说:“今天是同学过生日,我们也不过问你们的班级和姓名。”他再次端起酒杯说:“这杯酒祝同学们年长一岁,成熟一分。”

我缓缓站起来,用颤抖的手端起酒杯……,那一刻,这杯酒好沉重。

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

点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令人感动故事很多,只要处处留意,这样的故事不难找到。然而,师生们来稿中会议报道太多,这不是好现象,希望会议报道越来越少,新闻故事越来越多。本文作者作为故事中的角色,因深受感动,把这次亲身经历原原本本地写下来,就成了一个好故事。所以说,写新闻故事并不难,因为生活本身是很精彩的。这个故事之所以好,还因为作为抓住了最精彩的两个细节,一个是来人自我介绍后,场面僵住了,第二是马校长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场面再次僵住了,然后是马校长两次打破僵局。故事只有500多字,却写得波澜起伏,读者的情绪也随之起伏。

提示:好的故事,结尾一定精彩,这个故事结尾就很精彩,很感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