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想

您的位置:首页»师想»正文

李星昱:疫情当前,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来源:电信院   作者:李星昱  编辑:向发全  审核:新闻中心  日期:2021-11-13  访问:

寒风乍起,在一晚猛烈的大风后,成都正式入冬。

在这个本该是三两好友围坐吃着热腾腾羊肉汤锅的日子,却因为11月2日成都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发生着改变,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报告着确诊病例信息,我们的校园因为疫情实施相对封闭管理。

和你们一样,我也经历了焦虑。当你们问我“什么时候能随意进出校门?”我只能很抱歉地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疫情当前,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比如,遵守规定,做好防护,为疫情防控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儿。

前几天,成都市1号病例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被警方立案侦查的消息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这两天,环球中心因疫情封控多人逃离的爆料也冲上了微博热搜。

在这个特殊时期,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不遵守防控规定,就是对自己、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在这个特殊时期,铁一样的要求,必须百分之百执行。

然而,有同学冒用通行证溜出学校,有同学走在校园不佩戴口罩。试想在大学校园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所,只要有一个同学不慎感染成为无症状,一两周后便会造成聚集性爆发。

防控管理的严格要求,对比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来说,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做出冒险的举动。

比如,理性认知,勇于求真,用清醒的大脑面对蜂拥而至的信息。

“成都锦城学院发现两例确诊,全部戒严,武警在这扎起”, “416医院被封了”,“成都理工大学老师曾到内蒙古团建”……谣言比比皆是,而谣言所带来的,是比疫情本身更可怕的想象与恐慌。

病毒制造恐惧,谣言动摇定力。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似乎都缺少了求证的耐心与质疑的精神,我们不想花时间去判断对错,不想去考证谁是谁非。我们随手点开一个手机APP,就可以看到大量的信息,但越是消息泛滥我们就越需要保持冷静。

疫情当前,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成为公众讨论的对象,要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在我们讨论某件事情之前,要把它既定的事实与我们的观点区分开来;在我们声讨某些不良现象的同时,要就事实论事实,谩骂、攻击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比如,戒掉焦虑,关注疫情,但不要只是关注疫情。

这几天,成都疫情的消息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微博热搜,QQ群、微信群里讨论的也多半是“哪哪又开始做核酸了”“哪哪又变成确诊病例停留地了”。关注疫情发展,对照自查轨迹,每天点开健康码看看“绿码”保住了吗,有任何异常及时上报,这确是作为青年学子应该做的。

但过度的关注不但会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出现紧张、焦虑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与心理反应。看着每天更新的信息,掺杂着莫名其妙的谣言,我们难免会方寸大失。

接纳生活的变化,保证正常的生活节奏,该上课上课,该锻炼锻炼,该吃饭吃饭,该聊天聊天……通过科学的方式自我调节来平复情绪。

但如果你反应过度,请积极与身边小伙伴沟通,主动寻求老师、家人、朋友的帮助,我们都在这里,陪着你。

比如,充实自己,活在当下,充分利用当下时间与精力。

不能出去玩耍的日子,就把它用来学习吧,图书馆、自习室都为你敞开。不集中晚自习并不意味着你不用学习,学会自律、学会自主学习,才是大学生该有的样子。多锻炼锻炼身体吧,一二期操场、体育馆、梦溪步道,跑步也好,跳绳也好,打球也好,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消遣方式。毕业季,线下招聘的暂停恰好给了你更多的时间,学习面试技巧,不断优化个人简历,好好准备、沉淀自己。

疫情之下,改变的可能是你的生活、你的心境,但很多事情都没有变。

“艰苦奋斗,玉汝于成”。自11月2日起,我们看到寒风中持续工作的医务人员,看到社区志愿者们毅然决然的坚守,看到市民自发为防疫工作人员送去的温暖,看到封控小区住户阳台歌唱致谢医护和志愿者。每个中国人都凝聚在一起,我们的情怀没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外实习学生积极参与志愿值守,老师们对学校全方位的排查摸底,学生干部们每日对同学状况的关注问询,我们的初心与责任没变。

冬天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也更值得期待了。

疫情防控需要每一个小柚子的坚定与努力。我们在这里,陪你一起静候佳音。

(本文最早于2021年11月10日发表于西柚学工公众号,作者电气信息学院辅导员李星昱

Baidu
map